在那个放映厅里,我看到满场的联盟和部落,听到他们的欢呼与嚎叫,看到他们脸上的满足和失望,仿佛看到十年前的自己刚刚踏上那片神奇的土地。
23岁的我坐在那里,深情的目光望着手舞足蹈的年轻人,都是自己公测时的影子。
还是那个服务器,随着时光送走一个又一个公会。
30岁的我坐在那里,深情的目光勾勒出拉格纳罗斯FD时的动人画面。
朋友们渐行渐远,带走了BWL里的喧嚣和洛卡米尔伊洛曼希斯。
33岁的我坐在那里,深情的目光望过去试图回到源点,那个一身破烂的小盗贼,亘古不变的北郡修道院,我的目标却只是一张关于莉亚德琳的招贴画。
在那放映厅里,你分不清自己是25岁还是33岁……
那些画面在脑海中澎湃呼啸,也许是所有的黄金换来一头坐骑,也许因为一把武器再无兄弟……
可不管你怎样回首,你怎么也看不清昔日的模样。
影片总有尽头,而此刻你终于豁然开朗,你感激它给了你十年精彩纷呈的旅程,给了你一生无法割舍的魔兽情缘。
当staff打完时,我说不上自己此刻心情是激动,还是失望,或者两者都有。
我激动,因它是魔兽,我失望,亦因它是魔兽。
成功人士告诉我们——细节决定成败。
但宏观战略的失败,并不会因为局部战斗的胜利而改变战争的走向。
放到魔兽电影里,宏观剧情的不过不失,在很多方面搞坏了粉丝观影的心情。
在影片结尾不到2分钟的BOSS战之后,他们会渐渐遗忘暴风城与铁炉堡的宏伟,把伟光正的杜隆坦与不正经的洛萨拿来吐槽;
他们会渐渐遗忘术士T4套与奥术的光辉,把紫色皮肤的高等精灵和并未衰老的卡德加拿来比对魔兽历史。
至于迦罗娜,拜托,她是萨尔转世吗?
是的,我对剧情的评价是“不过不失”。但这是我站在魔兽铁粉的立场上打的情怀加分。
如果我说这部电影的剧情非常“俗套”,套路陈旧也不感人,魔兽正史还原度只能算四成,非粉丝更是看不懂剧情人物的转变以及故意而为的“剧情杀”。有没有反对的朋友?
魔兽影片另一个让我觉得不爽的地方就是“空间狭小”的场面过多,也就是所谓的“不大气”。
暴风城和铁炉堡的远景CG气场强大得一比。
德拉诺世界黑暗之门前的远景CG也让人热血沸腾。
但电影不是RTS游戏,不是视线拉远成上帝视角,兽族大兵一波A了农民那么简单的操作。
实际上,影片中绝大多数场景都因为人物比例与背景设施的超模而导致出一种“乐高世界”的别扭感。说白了,场景举架太低了……
但这些影片里的庞大气场,导演邓肯琼斯却并未得到真传。
回想起我特别喜欢的那部《源代码》,场景也是以火车为主,显得狭窄而闭塞,我多少有点明白,这恐怕是导演的个性使然。
魔兽电影几乎再一次证明,没有好的故事,光有牛逼到极致的特效,那不是一部好电影。
我觉得魔兽电影有诸多不足之处,是因为它远远没有达到我的希望。
也许服装细节上,魔法纹理上,CG圣光上,它能咯吱到我的G点,但在剧本上,在人物塑造上,在剪辑上,它距离一部“成功的”游戏改编电影,还有太多的路需要走。
之前看过文章,说暴雪对这部影片不怎么满意,暴雪与传奇影业签署协议的高级副总也因此被开了。
宣传上,环球对暴雪爱答不理,暴雪在嘉年华上对魔兽电影宣传似乎成了为他人做嫁衣的典型案例。
但不管魔兽电影是不是环球的一锤子买卖,这部电影对于暴雪今后的电影计划而言怎么看也是开了个不算坏的好头。
起码游戏粉丝狂热的心会让暴雪高层们睡个好觉。
我们有理由相信,暴雪会继续推进旗下IP的大电影发展方向。
毕竟这是提高暴雪游戏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的最有效的方法,但它并不是那么简单。
但说了这么多难听的,难道我就不喜欢这部电影,不会去二刷三刷四刷么?NO!